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修复百年民居 留住贵安乡愁

    信息发布者:美少女
    2017-08-08 19:41:38   转载

      远山、田野、村庄、古井、石板、百年老房子,还有落日前打马回村时一声声悠长的吆喝……这些关于村庄的映象,曾经占据着贵安新区几代人的记忆。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逐渐搬离,村庄、老房子逐渐完成历史使命,失去原本居住的意义。

      如何留住乡愁,唤醒人们对村庄的记忆,让这些沉睡的民居重新焕发生机,在发展与再利用中重现风采,成了如今人们对古建筑的新思考。

    鱼雅村民居院落群

      中法志愿者联手修复 韦家祖屋重现昔日风采

      如今,走进贵安新区高峰镇麻郞村石头寨,远远就能看到,半山腰有数十栋老房子。灰瓦、石头墙、青石阶、三开间、依山傍水而建……典型的布依族房屋结构,与村下大白墙、大窗户的水泥平房形成鲜明对比。

      走在老寨子里面,脚下是石板铺就的幽深石巷,一直通往每户人家。因鲜有人住,这些房子多已破败,只有一些倒在泥土中的石槽石墩和废弃的旧器具,还在向人们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这片民居院落群中,有一户人家的老房子被中国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贵安工作营进行过保护性的修缮,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保存得比较完好,这就是韦家祖屋。

      韦家祖屋主要为石头基座,上部木构架建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修复前祖屋大部分已经破败,其余部分木构架局部遭破坏。

      早在2015年,由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REMPART)、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贵州省贵安新区管委会联合筹建主办,贵州省傩戏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方合作,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贵州总代表越剑主事并担任工作营营长成立了贵安工作营。工作营的主要任务是中法两国志愿者一起参与修复贵安新区麻郞石头寨的老民居院落,也就是韦家祖屋。

      “当时的修复工作包括场地的恢复、石木结构建筑的搭建修复等,当地的工队指导并带领志愿者进行施工。”越剑回忆当时的修复情形时说。

      越剑全程参与了整栋房子的设计包括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修复过程中,他们找来七八位当地的匠人,与两国志愿者共30余人,一起从石头到木头再到地基,对韦家祖屋进行全方位的修护,整个修复工程花了三个多月时间。

      “古村落、老房子是人们对乡愁的一种寄托。”越剑说,在修复过程中,他们以修旧如故为原则进行适应性修复,并不改变房子的结构与原貌,同又适当增加一些新功能,将其进行完善,以达到从溯历史,又有利用价值的作用。这项工作是希望后代能知道爷爷的爷爷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并唤醒人们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意识。

      如见站在修复过的韦家祖屋旁,经过修复过的房子虽没有人居住,但房子在经历两年多的风风雨雨后,依然透露出生活的气息。

      “如果有人住在里面,房子就有烟火气了。”村民韦富说。

      特色民居+大旅游 留住村庄的记忆

      6月20日,本报文化版对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的民居进行过专题报道,该报道引起了越剑的注意。7月26日,他特地邀记者前往该村对老房子进行了走访。

      “可惜了,要是把这些老房子保护好的话,现在就是村里的一大文化旅游亮点了。”顺着老寨子里长满杂草的石板巷道,越剑边走边说。

      越剑告诉记者,鱼雅村的民居在贵安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是汉族建筑,为穿斗式、三开间,五柱四瓜九头式的传统式民居,但房屋结构受布依族影响较大。在选材上,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这些老房子多为石墙石板结构,一石一木,石与木之间的契合,整个老寨子与大自然无缝融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做到天人合一,这就是祖先勤劳与智慧的体现。

      越剑建议,鱼雅村可以姓氏进行村庄历史追述,这些民居可作为村中的文化“活化石”,让后代能知晓爷爷辈以及爷爷的爷爷辈曾经住过、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老房子、古村落是一个村庄文化历史的记录者,这就是它的价值和魅力所在。鱼雅村民居的一石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这个村庄的文化记忆,这老房子集中连片,如果将它们进行再修复与清理后,可与大旅游相结合深度打造,以后可作为村里的活动中心。

      越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有机会修复这些民居,可将村里的办公楼、儿童读书室、电商等文创转移到老寨子里,做成旅游项目,再将村里的便民设施往山上移,老房子又可重新焕发生机,在体现其价值的同时,还对村落进行了保护与再利用,把村庄的历史和记忆进行再传承和再延续。

      关注和保护古建筑 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

      “我们在做的保护工作,能唤醒当地人对古老建筑的关注和保护,从而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越剑说,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工作,这也是他这些年一直坚守的初衷。

      越剑告诉记者,目前在贵州,很多地方的古建筑因为前期经济社会发展原因,导致对古建筑的保护不太乐观。现在贵安新区正在快速地开发与发展,各方面的关注程度都非常高,如果保护力度不够,老房子的保护措施跟不上,就会面临着破坏乃至消失的问题。可喜的是贵安新区近几年来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很多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

      越剑称,不仅是因为工作原因,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是新区人,因此,他一直在关注新区的发展,前期他已对新区各方面的文化历史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走过新区十几个村寨。

      在长期的调查中,越剑认为贵安新区正好处于黔中腹地,也是西部的一个大通道,在文化、建筑等方面受屯堡文化影响比较大,而布依族在黔中腹地文化较活跃,汉族与布依族等各民族相互之间文化进行了相互融合、相互汲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安新区文化,这些就是今天贵安新区文化上的一笔财富。

      “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现有的古建筑进行保护,让我们的后代了解知晓,我们的父辈、爷爷那一代甚至是爷爷的爷爷住的木头房子、文化生活是什么样的,为新区做出文化样本来。”越剑说。

      中国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由来自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主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中国城乡遗产保护。自2011年8月25日第一个中国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平遥工作营开营以来,每年各国志愿者踊跃报名,积极热情拥抱中国,现在成功开营的有:平遥、新绛、苏州、同里、屯堡、贵安、香纸沟工作营等。

      贵州贵安工作营由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REMPART)、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贵州省贵安新区管委会联合筹建主办,贵州省傩戏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方合作,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贵州总代表越剑主事并担任工作营营长。

      贵安工作营正式成立于2015年8月1日,世界遗产保护志愿者国际合作营项目共有71个,贵州贵安工作营是第72个也是中国第五个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